熙星资讯网熙星资讯网

为什么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期间要“到敌人后方去”发展?

    

原标题:为什么八路军、新军新四军在抗战期间要“到敌人后方去”发展?抗战

    

    

——你了解咱们的队伍吗?(79)

主 编:崔晓汉

总撰稿:徐焰

顾 问:毛新宇

1937年夏天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战场上出现了一个战争史上独特的期间大荒第一喷帝现象:面对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后撤,到敌共产党领导的人后八路军、新四军却向日军后方挺进,去发展呈现了一种“敌进我进”的新军场面。那么八路军、抗战新四军为什么选择到敌人后方去发展呢?期间

毛泽东过人的预见能力,充分体现于抗战的到敌战略指导正确的领导,在于能有预见。人后毛泽东曾对此作过生动的去发展阐述:“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新军就不能叫领导。抗战坐在指挥台上,期间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大荒第一喷帝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在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方向上,毛泽东显示了他高人一筹的预见能力。

早在国共实现合作前一年,毛泽东在陕北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就曾对中日战争爆发后红军的发展前景做过一番预测。斯诺回忆说:“他要我预先设想到日本将赢得所有重大的战斗,占领了主要城市和交通线,而在战争初期,就摧毁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继后产生的是一个持久斗争的局面,在这个局面中,红军游击队将起主要的作用,国民党的力量荡尽以后,红军的力量就迅速壮大起来了。”

向日军后方的“政治真空”地带发展,这是一个极其有远见的战略思想。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根据这一思想,确定了向日军后方发展的方针。毛泽东的这一预见,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

抗日战争是敌强我弱对比悬殊的战争。日本是当时东方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组织力强,经济发达,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有较强的战斗力。中国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政府腐败,经济落后,军队武器装备差。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只有充分发动群众,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使政府抗战与民众抗战相结合,正规战与非正规战相结合,正面抗战与敌后抗战相结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从作战角度看,数百万国民党军受过正规训练,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宜由其担任。红军武器装备差,数量少,缺乏大规模现代化战争的经验,如果同日军打正规战不起多大作用。日军有兵力不足的致命弱点,必定无力控制国民党败退后留下的广大乡村,这种“政治真空”地带正好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动群众,开展所擅长的游击战争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这样不但可以在全国形成一个完整的战场,而且国共双方军队也可发挥各自的特长,并避免或减少磨擦,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便正面战场作战失败,靠敌后战场发动的、有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游击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仍能坚持下去,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挺进敌后战略展开,恰好发挥八路军特长

从抗战开始到武汉失守的15个月里,国民党军队在节节抵抗中从北向南后撤了1800公里,从东往西后撤了700公里,丢失了340座大城市,丧失了东部13个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亿多中国人沦落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不过,日军虽然控制了中国东部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掌握了中国的制空权、制海权,却没有足够的兵力控制广大的乡村,这恰恰有利于八路军和新四军向其后方大进军。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三个师分别进入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北、晋西南实现战略展开。1938年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就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为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毛泽东称其为“模范根据地”。与此同时,一二〇师建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一二九师建立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政府陷人军事危机、全国出现了一股悲观情绪的时候,八路军差不多在山西全面开花,使人民群众看到了抗战的希望。

截至1938年末,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已经基本完成了战略展开,依托各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日军刚刚从国民党军手中占领的广大地区,除了交通线和城市之外,很快变成了抗日根据地。他们的后方变成了新的前线,这种景象,确实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正如当年的《游击队歌》所唱的那样: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

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

新四军东进大江南北,日军后方都成前线

1938年春天,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成的新四军开始向长江南北的日军后方挺进。就像由陈毅作词的《新四军军歌》里唱的那样,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在扬子江头、淮河之滨纵横驰骋。到1938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600多次,歼敌5万多人,牵制日军30多万,八路军从3万多发展到15万多人,新四军从1万多发展到2万多人,共建立了十多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除了华北、华中的广大地区外,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敌后战场还扩展到华南地区。在日军侵占广州四十天后,中共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游击队便在惠阳县(也就是如今的深圳市的一部分)建立起来。日军侵入海南岛后,又是由红军游击队改编成的独立队打响了抵抗的第一枪。

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九一八”之后兴起了义勇军运动,不过这些旧式武装很快纷纷受挫,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登上了东北抗日舞台并成为主角。1937年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鼎盛时期,部队有11个军4万余人。此后因日本侵略者实行“大并屯”政策,切断抗日联军的粮食物资来源,使退到深山老林的抗联部队十分艰难。然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抗联武装在深山老林的恶劣环境中不屈不挠的战斗,成为抗战史上乃至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极为动人的篇章。

从全局来看,华北游击战争把敌人的战略后方变成了战争前线的游击战争,不但困扰了日军之江浙集团,而且割断了他们和华北集团的联系,中原游击战争则拖住了敌人西侵的后腿,而广州之敌也将在游击战争的包围下日益举步维艰。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战争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广大地区迅猛展开,全部日本侵略军的占领地都陷入游击战争的战略包围之中。

美国学者布赖恩·克罗泽评论说:“我认为蒋介石以大撤退争取时间的战略是正确也是成功的,但却带来了长远的对他不利的政治后果,使得大片土地由共产党游击队渗透,并表现出抗日的英雄主义气概。而此时国民党却听凭人民遭受日本人的践踏。……结果,抗战结束时,毛泽东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军队。”

中国革命胜利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完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态势的形成,正是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向敌后发展”战略的结果。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赞(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熙星资讯网 » 为什么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期间要“到敌人后方去”发展?